涉外合同条款应当主要包含哪些要素?

中国企业涉外商事纠纷的风险分析及预防

现如今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已然是第一大国,在“一带一路”与自贸区建设的大力发展下,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商事纠纷显著增加。我们通过对所内近年来处理过的涉外纠纷案例的分析,对常见的涉外合同中的风险进行探讨,希望可以帮助从事涉外业务的企业和个人防范风险,避免纠纷。


一、涉外合同条款应当主要包含以下要素

● 合同主体的名称(姓名)、国籍、主营业地或住所地;
● 合同签订的日期、时间;
● 合同标的的种类、范围、技术条件、质量、标准、规格、数量;
● 履行的期限、地点和方式;
● 价格及结算方式,以及各种附带费用;
● 合同能否转让或者合同转让的条件;
● 违约责任的约定;
● 合同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法;
● 合同使用的文字以及效力。


二、有关涉外买卖合同中交易各方的名称、地址、联系方式等要求

涉外买卖合同中交易各方的名称、地址、联系方式等应当明确、具体。尤其是联系方式,应当及时更新。从双方磋商开始到合同签订乃至全部履行的整个过程中,交易双方不可避免地需要联系、沟通合同的进展,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成交易顺利完成。


三、慎重选择交易对象

要注意关注中信保发布的《国家风险分析报告》。该报告分为《53个重点国家风险分析》、《全球投资风险分析、行业风险分析和全球企业破产风险分析》、《美国多元利益结构对美国政治的影响》三册。及时地了解《报告》,可以直观地明白贸易相关国家或地区的风险水平,尽量避免与高风险国家交易对象发生业务往来。

另外,关于客户的主体资格、资本资信等信息要进行背调,越清楚越好。不同国家的客户,其定位及风险承担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差别,需要了解签约主体的信息,例如注册地、资产、实际管理机构等,从而能够对对方承担的风险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分析。


四、合同中慎重选择结算方式

国际贸易中,信用证(L/C)结算是最为广泛也是相对安全的结算方式。其特点就是,把原本是进口商应该执行凭单付款的责任,转变为银行执行。当然信用证结算中存在着风险。因为银行承担付款责任的这一大特点,所以信用证结算方式是现代国际社会对外贸易广为接受。


五、合同中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和适用法律

合同纠纷双方可以选择约定诉至法院,也可以选择约定仲裁解决,同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准据法,即适用中国法律。

考虑到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,司法状况也有所差异,外方拒绝约定中国国内具体法院管辖时,双方可以协商仲裁解决纠纷。

涉外贸易主体双方未对此予以明确规定,出现纠纷后,中方企业要花费巨额的代价出国维权,或者直接认栽。因此,在合同中需要明确约定。


六、明确合同中发生效力的语言

合同条款会因为语义产生争议,事先确定哪一种语言、文字具有法律效力,可避免因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产生歧义,而给当事人带来风险。


【兰迪小结】

涉外合同法律风险点较多,但只要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足够重视,在合同条款中予以规避,在出现纠纷后及时通过法律手段解决,将涉外商事业务风险降到最低也是可以实现的。